News

新闻中心

中超第18轮观众人数创新高,成都主场41307人强势领跑,申花39903人紧随其后

2025-09-0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2025年中超联赛第18轮赛事于上周末全面收官,本轮比赛不仅在竞技层面呈现多场精彩对决,更在观众人数方面迎来历史性突破,根据中国足球协会官方发布的数据,本轮总观众人数超过25万人次,场均观赛人数达到3.1万人,创下自2020年以来单轮最高纪录,成都蓉城主场以41307人的上座率强势登顶本轮榜首,上海申花主场则以39903人位列次席,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中超联赛商业价值与球迷热情的持续回暖,也凸显了成都、上海等城市作为足球文化重镇的强大号召力。

成都凤凰山体育场:火爆氛围背后的城市足球基因

成都蓉城本轮坐镇凤凰山专业足球场,迎战劲旅山东泰山,赛前,俱乐部通过多渠道促销、球迷互动活动及社交媒体造势,成功点燃了本地观众的参与热情,41307名观众涌入球场,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成都队史主场观赛纪录,更成为2025赛季中超单场观众人数之最,比赛中,成都球迷以整齐划一的助威口号、巨型TIFO展示及灯光互动,将凤凰山体育场化为一片红色海洋,俱乐部管理层表示,这一成绩得益于成都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:作为中国西部足球重镇,成都拥有超过百家业余足球俱乐部及多级青训体系,本地球迷对足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极强,球队本赛季战绩稳定(目前位列联赛前四),以及主场场馆的专业化运营(如便捷的交通接驳、沉浸式观赛体验),均为上座率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上海申花:传统豪门的底蕴与创新

上海申花本轮在八万人体育场对阵北京国安,尽管以1-1的平局收场,但39903人的观众人数仍证明了其作为中超老牌强队的吸引力,申花主场历来是联赛上座率的保障,本赛季更通过多项创新举措进一步激活球迷市场:例如推出“亲子观赛套餐”吸引家庭客群,与本地高校合作推出学生票优惠,并利用AR技术增强现场互动体验,俱乐部品牌负责人指出,申花球迷基础覆盖长三角地区,且多年积累的忠诚度在赛后球迷互动活动中可见一斑——即便比赛结束一小时,看台仍有多数观众滞留欢唱,值得一提的是,申花本赛季推行“社区融合计划”,定期组织球员参与本地公益活动,进一步强化了球迷与球队的情感纽带。

观众人数新高:联赛复苏与运营升级的缩影

本轮观众人数的整体跃升,并非偶然现象,自2023赛季中超全面恢复主客场制后,联赛运营方与俱乐部持续优化观赛体验与商业开发,2025年,中超联盟推出“星空计划”,重点提升场馆智慧化水平(如5G直播技术、无纸化票务系统)和球迷服务标准(如缩短入场安检时间、增设主题餐饮区),多支球队注重挖掘本土元素:成都蓉城将川剧变脸与进球庆祝结合,上海申花引入海派文化主题衍生品,均成功增强了地域认同感,足球评论员张威指出:“观众人数破纪录的背后,是联赛从‘赛会制疲劳’向‘地域化深耕’的转型,球迷不再仅仅为胜负而来,更是为一种文化体验和社区归属感买单。”

中超第18轮观众人数创新高,成都主场41307人强势领跑,申花39903人紧随其后

经济与社会效应:足球城市的双赢格局

高上座率直接带动了本地消费与经济活力,以成都为例,凤凰山体育场周边商圈在本轮比赛日单日营收较平日增长40%,餐饮、住宿及交通行业显著受益,上海市体育局数据显示,申花主场赛事年均带动经济收益超10亿元,足球热潮的社会效益同样不容忽视:成都多所中小学报告称,校园足球报名人数本赛季同比增长30%;上海申花与公益组织合作的“足球进社区”项目,已覆盖超过50个居民区,这些现象表明,职业体育的正向循环正在形成——球迷支持推动俱乐部运营升级,进而反哺社会文化发展。

中超第18轮观众人数创新高,成都主场41307人强势领跑,申花39903人紧随其后

可持续运营的关键

尽管本轮数据亮眼,但中超联赛仍面临挑战,部分中小俱乐部主场上座率不足万人,反映出联赛两极分化问题,专家建议,需通过薪酬监管、青训补贴及转播收入分成改革,缩小球队差距,场馆利用率提升(如开发非比赛日文旅项目)和青少年观赛习惯培养(如推出长期会员制度)将是未来重点,国际足球学者李明霞认为:“中超观众人数的增长需从‘短期热潮’转化为‘长期生态’,这要求联盟在商业开发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。”

中超第18轮的观众人数纪录,既是联赛复苏的里程碑,也是中国足球文化深耕的缩影,成都与上海两城的火爆主场,证明了足球运动在地域化、社区化与商业化协同下的强大生命力,随着更多俱乐部注重球迷体验与文化建设,中国职业足球有望在观众席的欢呼声中,书写更可持续的篇章。

搜索